close

Daniel Coleman(1996)認為人生的成就至多只有20%歸諸智力,80%則受其他因素影響;而其他因素主要是情緒智商,即包括「如何激勵自己越挫越勇;如何克制衝動延遲滿足;如何調適情緒,避免因過度沮喪影響思考能力;如何設身處地為人著想,對未來永遠懷抱的智商」;可見情緒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。根據Salovey,P.1996)的定義,情緒智慧內涵包括五種:自我意識到自己情緒的能力,情緒的管理,情緒控制;自我激勵,奮發向上;衝突的控制,同理心發揮;人際關係技巧。情緒智商與時下所稱之人事智能、社會智能有關,甚至道德智能,包括針對自己的知己能力(自我覺知、自我省察、自我尊重、自我調適)、針對他人的知人能力(敏覺性、親和力、關愛心、引導力)和人我交往的能力(真誠、幽默、同理心、適得其分)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每個人在生活中多少會遇到挫折及困難,有的人較幸運的是成功時候多、挫折少,但也有些人遇到較多的挫折,成功固然令人喜悅,但失敗卻令人沮喪。大學生活中最常碰到的適應問題及生活事件有下列幾方面:面臨考試的壓力、繁重的課業、人際關係範圍的擴大、休閒活動量的增加、課業上的挫折、生活起居的適應問題、參加社團活動、與異性朋友交往上的喜歡與困擾。這些生活事件對進入大學的新生而言,都將形成一種生活上的新要求,而且也需要個人自主性的對應和決定,這種自主性的要求相對地需要個人的努力,當然也會給個人帶來壓力,甚至造成了生活中的不良適應。

 

        生活中的任何改變都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,壓力所帶來的後果因人而異。當壓力超過個人所能負荷的程度時,便會引起困擾的、不利的、危機重重的後果;這些不良後果可能包括身體化症狀,焦慮、憂鬱或恐懼等情緒困擾,甚至引發精神症狀等。但是,適度的壓力卻反而可以提高個體的動機,促進工作的效率,使個人適應地更好。因此,面對與因應外在壓力成為個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一環。許多研究指出個人的心理不健康程度與壓力成正比,而與自我情緒控制能力成反比。有些研究也發現大學生的刺激忍受力高、問題解決能力高,具有較佳情緒,儘管面對較大的生活壓力,其心理健康仍然較佳。因此,增進大學生對生活壓力的因應能力方面,提高情緒智慧的成熟發展是輔導工作的重要方針,也是校園心理衛生工作的重要目標。

 

        壓力的來源可能是創傷事件(極端壓力情境,包括重大生理疾病)、生活事件(人們日常生活的主要改變)或日常的小困擾(如:短暫的、不重要的事件)以及衝突。長期暴露於壓力會使人生病。壓力若長久不被解决,則會隨著時間之累積成爲較嚴重的壓力,而引起不良適應的行爲反應如注意力减弱、耐心降低、容易煩躁、生産力减少。更嚴重的會形成(1)憂鬱;(2)倦怠;(3)創傷後的心理失調。因此同學們可學習舒解壓力之策略包括(1)瞭解自己、接納自己、建立合理的期待。(2)修正自己不健康、偏誤的認知觀念。(3)面對壓力,主動解决。(4)學習身體鬆弛技巧。(5)改善環境。(6)養成健康的生活。(7)建立並妥善運用支援系統,以增進個人身心之健康。

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學承電腦羅東分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